返回頁首

健康資訊

第十一篇 — 針灸+中藥調治痛風

 個案一:「醫師,好痛啊!昨晚半夜睡覺痛醒,腳趾又紅又腫,但我又沒有傷痛,為何會這樣?」72歲的劉先生左拇趾關節發熱紅腫熱痛一天,夜半突發劇痛而醒,行走、觸摸疼痛難忍求診,伴有口乾口苦,小便短黃,舌紅苔黃膩,脈數均為熱盛。經診症後辨證為肝膽濕熱,以中醫內外兼治,外敷清熱涼血鐵打藥,內服清熱通絡,祛風除濕,兩天後覆診,劉先生左拇趾疼痛減退九成,口乾口苦消除,行動如常,囑注意飲食調節預防復發。

  個案二:「醫師,我沒有撞傷又沒有跌倒,為何手腕常常又紅又腫又痛,是有什麼怪病嗎?」35歲的陳小姐,右手腕關節反覆疼痛三月,皮溫熱微紅痛腫,她表示有高尿酸血症,日常生活飲食注意清淡,工作稍勞累則反覆發作,苦不堪言。患者素惡寒怕風、大便不成形、舌淡暗苔白膩,屬於寒濕痹阻型,為慢性痛風,選用針灸穴位和中藥散寒除濕、溫經止痛,針灸加中藥治療三至四次後,症狀大大緩解,精神改善四肢回溫,持續調理一月餘,籲結合運動改善循環代謝,至今一年,陳小姐飲食正常未有再發痛風。

代謝性關節病

  常有關節疼痛患者求診,一般有外傷史或勞損史,但有一種關節痛令病人們覺得好奇怪,這病在沒有跌倒外傷的狀況下突然發作,出現得來勢兇猛,劇烈疼痛。這就是一種代謝性關節病,俗稱痛風,主要症狀為關節紅腫、發熱劇痛,多在半夜或早晨突然發作,常發於腳趾腳踝關節,膝蓋亦是,無處不在,一般數天到一星期痛楚會開始減退。

  形成痛風,有八成是因身體代謝性引起,原因是體內普林(嘌呤)代謝異常,血中尿酸過多又無法以排洩方式排走,而導致尿酸結晶堆積在關節、腎臟等部位。當人體的白血球攻擊這些結晶,會出現發炎、劇烈疼痛或變形,連風吹過都令患者疼痛難耐。

  尿酸過高主要有四大類原因──

  一、高嘌呤飲食:日常生活經常進食海鮮、動物內臟、飲用啤酒等,破壞身體中尿酸平衡,引發痛風。

  二、代謝率低:遺傳或長期病患者;另外,老年人因缺乏運動,年輕上班族長期壓力過大,過於疲勞或減肥致營養下降,老廢細胞累積誘發痛風。

  三、肥胖:皮下脂肪過多,干擾尿酸代謝。

  四、含糖飲料:身體代謝飲料中的果糖,會消耗細胞能量,生成大量尿酸。

改善代謝循環

  痛風不能根治,但適當藥物及飲食控制可有效紓緩症狀及預防痛風復發。代謝性關節炎大致可分為急性痛風發作與慢性高尿酸血症。急性發炎期,首要止痛消炎使病情紓緩,患者宜減少活動和冰敷患處,多喝開水可幫助排出體內過量尿酸。結合中醫辨症論治,根據個人體質對症內服外治,改善機體代謝循環,預防痛風復發。

  治療痛風症要配合飲食,患者需減少酒精攝入,控制肉類攝取,少吃紅肉,例如牛、羊、豬肉,海鮮如帶子、蝦,另外,黃豆和菇菌類食物都要避免。嚴格限制高嘌呤食物攝入如沙甸魚、鯉魚和動物內臟等。